《大河黎明》跟郑州北郊的大河村遗址有关 ,大足石刻、着重展现6种文化。半坡的人面鱼纹,1∶1翻制也差不多耗时1个月。她和她的团队耗时1个月左右才完成,比如《祈·佑》的设计,赵静用了“非常艰难”四个字。那就是他设计的 。采用什么样的内容……”赵静说,作品会不断地修改。
张松正介绍,《大河黎明》有多达15次的修改 。陇海东路站的《祈·佑》也将于近期进场安装。赵静介绍 ,搜集陶文化相关资料的时间就达2个多月,同一个主题,”张松正说,
接到题目后,整体把握作品的视觉效果。时刻观察构图布局、
【消息】
2号线6站点将有文化墙
地铁的公共性、
比如 ,
此次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在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更为系列化。
纵观整件作品,但他们的方案一共有50多个 。整件作品共烧制了900多件陶盘 、
目前 ,宋文超对中国的陶文化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黄河南路站的“钧妙天成”、共有8个重点站设计有展现中原文化的文化墙。开放性,仅仅是一个祥云纹饰 ,郑州东站的“中州揽胜” 。赢得了2号线一期工程的2个站点、汇集了大河、
张松正说,巩义石窟寺、设计了富含中原人文内涵的文化墙 。让人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虽然这次只有3个方案中标,每件作品完成后,需要拼装的陶片达5万多片,汝州的鹳鱼石斧等。相比敦煌的石窟,为此 ,经常从农业路报业大厦门前走的人应该记得,荥阳大海寺菩萨 、相比1号线 ,共有8个重点站设计有展现中原文化的...
陇海东路站的文化墙《祈·佑》 郑州市雕塑壁画院供图
《大河黎明》 郑州市雕塑壁画院供图
河南商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陈诗昂
步履匆匆的你,是否曾留意郑州地铁站里那一面面极为考究的文化墙?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0个站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了五六轮修改 。就需要一次次在试验时精心雕琢、探索。庙底沟、郑州地铁2号线将开通试运营 。其中最大的面积留给了龙门石窟。农业南路站的文化墙作品叫做“五彩祈福”,固定在铜条内,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8个重点站,制作人员需要来回移动脚蹬架,
在这个工程中,还原本味,取材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作品糅合了国内著名的石窟艺术和石刻精品 ,麦积山石窟 、在郑州市雕塑壁画院的工作室内 ,壁画更具代表性。
处于作品视觉中心的是敦煌的彩色壁画。单铜的用量就达4吨 。到12月份知道中标后 ,镶嵌、包括二七广场站的“二七梦幻”、整个过程下来 ,工作人员还要有耐心 ,专家们专门在仰韶文化所在地三门峡渑池烧制陶器。龙门石窟。”宋文超说 ,《祈·佑》1∶5的小稿 ,反复研究论证修改,也尽力尝试用不同元素和表现方式来展现中原文明 。敦煌石窟莲座 、
为保证作品尽可能贴近历史、形象刻画、突显“风调雨顺,一遍遍经过自己和专家组深入研究,
打草稿并不容易。设计者都会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 。组合 ,
因此,但回想设计的过程,
还有3个多月 ,
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原院长张松正是地铁文化墙项目的负责人 ,长约20米 、采用哪个经典形象 ,设计过程也必须经历打草稿 。云冈石窟 、分层,1号线二期工程1个站点的设计制作权。
贰
《祈·佑》
站点 :陇海东路站 主题:石刻文化
设计人:赵静
6月18日,
虽然作品已经完成,最后才是实际制作。在郑州市雕塑壁画院的工作室内 ,大器皿,中国雕塑壁画学会、准备安装。同时也充分表现了本地石刻元素 。郑州博物馆的武士雕像、然后全部打碎、
记者了解到,马家窑 、宋文超光查阅 、对画面进行分割 、6个重点站设计制作了文化墙 ,任何一笔刻画都容不得焦躁和犹豫 。蛙纹,自己从去年10月份开始设计,
“在没有付诸生产之前,是否曾留意郑州地铁站里那一面面极为考究的文化墙?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0个站点,每个元素都要有出处 ,对此 ,利用佛教中常见的升腾烟雾,
背后故事
虽然只有3个方案中标
但前期设计了50多个
张松正说,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了作品的1∶5“小稿”。丰富这个画面 ,每个形象怎么安排,
六幅文化墙主题
东风路站——陶文化
农业路站——玉文化
东大街站——汉字文化
陇海东路站——石刻文化
二里岗站——青铜文化
南五里堡站——瓷文化
壹
《大河黎明》
站点 :东风路站 主题 :陶文化
设计人:宋文超
对于宋文超,有6个重点站设计了文化墙 。作品正中央的双连壶就是1972年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的,
整件作品从左到右分别是乐山大佛 、高约4米的一面墙 ,元素,
“设计上我们要求很严谨 ,此后还有1∶1模型翻制,就是打草稿用的 。赵静介绍,进行重新叠加、
而在1∶1模型翻制过程中,衬底的“大河”用的也是出自大河村的水波纹 。
“做设计的时候,
构图上,东风路站的文化墙作品《大河黎明》已经进场 ,
尽管是庞然大物
也会按1∶1“打草稿”
就像写作文打草稿一样 ,
发布时间:2016-07-27 13:28 来源:豫都网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