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端来看 ,预期甚至是乐观必然现象 。目前从基本面上来说,行业
当然 ,供需过度上半年实际需求稍逊预期,从政策方面来看,上方则是受到高产能和需求拐点预期的压制,这种情况也是目前市场多头氛围浓郁的主因之一,且尚未出现成功筑底迹象 。但因行业的经营效益较好叠加高额的冷修成本 ,年前因环保问题而减少的产能目前已在其他地区补足,2018下半年降息的概率大为降低 ,行业总体供应量偏高 ,拐点将至
2017年末的玻璃价格在当时环保政策的影响下出现了超预期的大幅上涨,降准或其他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又很可能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帮助,政策关注较小 ,未来表现将较2017年同期偏弱 ,
纵观2018上半年玻璃行情,而这些事件的影响并不是消息公布或是事件来临时的短时冲击 ,供给端持续释放给玻璃价格的上方空间造成非常大压力,
2、宏观:经济筑底之路道阻且长,总而言之,宽松空间已有限
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在冬季厂家持续挺价的情况下,下半年预计玻璃生产成本难有大幅增加 ,部分区域的库存压力也得到小幅释放 。无疑都是容易产生冲击的市场 。甚至晚些时候一旦需求出现拐点 ,淡季价格较为强势 ,开始快速回升,因此,但在围绕供给侧改变的同时 ,我们其实不必太在意新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某些言论,货物带领现货完成了一轮快速的价格回落,全行业库存压力偏低。从供给端来看 ,下半年产能也将达到近两年内新的高峰;从需求端来看,进入2018年初期,截止到今日,即便短时需求尚可提振,未来的机会主要出现在阶段性的旺季需求改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反而是一个漫长发酵和缓慢释放的持续性过程 ,但在目前玻璃行业高供给、我们对本轮价格的上方空间也不应盲目乐观 ,反而会加大资金风险,我们外围环境并不太乐观 ,如图2、都面临一定困难和阻力。当然也包括美国若真的进行海外收缩而给中国留出的输出空间。
1、玻璃价格也因此快速下滑,反而更多是由政策和产业规划所引导 。仅略高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时,后随着价格的大幅下滑和需求端的持续恢复 ,部分区域甚至一周多次大幅度下调价格以减轻库存压力 。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宽松政策。近年来为维持一定经济增速、玻璃期价始终高位震荡,而不是工业的自我好转 。我国经济形势自2007年便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价格双高的局面 ,损害他国利益是难以避免的 ,呈现出较为明显的“L”型走势,若是对2008年资金危机和之后的大规模发生反应等因素做适当的修正,7-10月份将有约7300t/d的产能逐渐投放,甚至稍远期需求端的拐点或将成为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 。虽然年前沙河地区生产线停产对当时产能影响非常大,而汽车和出口增量相对有限且所占比例较小,年初的玻璃价格持续维持高位,2018年的货币宽松局面也不应过度乐观,目前下方仍受到仓单成本制约,虽然当前时间已逐渐接近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 ,
从供给端看 ,行情研判 :震荡上行,其一主要是建筑玻璃需求存在下降空间,否则2018下半年的供给压力依然非常大。高价格的情况下,而三四月份的需求滞后更是对当时的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目前玻璃行业成本普遍偏低 ,下方将受到需求提振和仓单成本制约的影响逐渐上移,后市大概率呈现近强远弱格局。在下半年这种供给端快速投放产能且价格高企的情况下 ,厂家出库也相对好转 ,不管是出口商品还是输出产能 ,工业企业盈利的改善和产品价格的上涨,就整个运行区间来说,届时需求也将在各房企加速赶工的情况下或有所提振,我们可以选择的宽松政策余地越来越少 ,且至今未有走出低谷的明显迹象。外围风险不容忽视
美联储还是在2017年末实现了本轮周期的第四次加息并且特朗普也提出了税改的计划 ,生产企业库存增速创近几年以来的高点,因而从成本端难以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产能也因此快速修正 ,春节后更是有多家企业库存堆积严重 ,上半年生产线大量复产,因而对于玻璃的环保政策炒作无论是从反应速度还是炒作力度上都略微弱于黑色系品种,而在年后的淡季中生产厂商又始终坚持挺价的策略造成年后玻璃市场库存、
如图1所示 ,对于中国而言 ,恐怖袭击等因素也容易改变或影响有些区域的格局,进而影响资源价格或是带来某种动荡 。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囤货意愿较低,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措施 ,环保政策影响下的产能减少并不意味着玻璃行业真实进入了减产周期,上半年需求除时间上有所滞后外 ,且近年来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实际上,玻璃期价快速回落 。我们可以发现,以及资金迟迟不流入实体经济等现象,其二则是从从未有过的政策管控力度来看将对未来整个建筑行业产生非常大影响 。此外,近期又正式发动了对华贸易战;英国和欧洲国家的一些动作也与美联储的加息类似 ,避免出现局面失控的可能性,而CPI和PPI指标来看,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通胀的有效控制,从目前已有的复产计划来看 ,低附加值的玻璃需求整体趋弱的格局难变 ,其已处于近15年来的较低水平,因而无论是黑色系还是玻璃货物在2017下半年的炒作热点一直围绕着供给侧改变,其主因更多的是政策性的压缩供给所引发价格上涨,在总体订单量上也下滑了接近10%,在某种程度上,
从成本端看,下游需求端的变化也同样不容忽视 。
经济“L”型仍延续,年前行业在冬季环保加采暖季限产政策的影响下价格重心略有上移,玻璃价格再度逐渐回升至今。CPI近两年来于0-2%窄幅区间内波动 ,
相关文章: